查看原文
其他

从纽爱到费交,她的大提琴首席之路激励无数亚洲乐手 | 人物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4-10-10

倪海叶

文 | 张听雨


每次写人物,我都力图挖掘那些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但每次面对那些绘声绘色的讲述,我一方面感受到艺术家生活之多姿;另一方面会想,艺术的本质在于此吗?离奇的故事与提升艺术境界究竟有多远,我不知道。


5月上旬,大提琴家倪海叶与钢琴家潘洵的2024中国巡演音乐会在国内如火如荼地举行。这位先后在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和费城交响乐团两大名团任职首席的大提琴家技艺不凡,我聆听了她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后,感到无论是技巧和音乐都堪称大提琴家中的翘楚。


倪海叶与潘洵大提琴钢琴二重奏音乐会  牛小北/摄


演出完,我们在她下榻的酒店大堂对话。坦率地说,倪海叶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传奇故事,或者说即使有,她也在叙述中刻意淡化了。戏剧性有时意味着某种结果来自“奇迹”,她显然排斥这种叙事,她让我意识到她经历的一切都顺其自然,都是她的努力与才能应得的。

——题记



童年,“初羽”渐成



倪海叶的母亲陆筱芳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曾就职于上海电影乐团。她的父亲倪九祥是一位化学家,改革开放后,作为交流学者外派到美国工作和学习,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因此,倪海叶小时候受母亲影响更多一些。4岁时,倪海叶便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小提琴,可以说母亲不仅是她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更是她音乐路上的第一位恩师。倪海叶回忆,母亲十分喜欢古典乐,也会买一些唱片给她欣赏,在家庭中营造古典音乐的氛围。母亲还为她请了自己乐团的同事指导她拉小提琴。


两年后,倪海叶转向大提琴,问其缘由,答案出人意料:“因为不想站着拉琴。”倪海叶说,当时自己年纪小,觉得小提琴架在肩膀上,手臂还要高高举起,站着拉琴,感觉很累。“大提琴可以坐着,把琴放地上,把手臂放下来。”结果,倪海叶的“偷懒”计划并没有如愿——除了母亲的悉心教导和严格要求之外,更有24小时全方位沉浸式监督。9岁的倪海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表现优异的她,在学校的大师课上也得到了国内外大师的指导。当时,父亲在旧金山进行交流,旧金山音乐学院有一位八十多岁、德高望重的大提琴教授罗威尔(Rowell),倪海叶的父亲便给他听了女儿演奏的磁带。这位老师表示对倪海叶十分感兴趣。1984年,上海音乐学院和少年宫在美国举办了一场小型演出,倪海叶也在演出的队伍中。演出队伍走到旧金山时,倪海叶见到了罗威尔老师,并给他演奏了一曲,倪海叶的美国缘分就此结下。



美国,羽翼丰满



那次之后,13岁的倪海叶便正式跟随这位著名的大提琴教育家开始学习。不久后,她考入了旧金山音乐学院,在那里同大提琴教育家艾琳·夏普学习。起初,练琴时间并不多,因为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用来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只有周末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练琴。或许是天赋使然,又或许是对音乐真挚的热爱,倪海叶在夏普老师的指导下,大提琴的演奏技术进一步提高。在此期间,她开始猛补古典音乐的相关知识,听各种室内乐、交响乐,参观博物馆,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


“我的音乐学习可以很顺利地进行,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倪海叶在美国的进步非常大,父母见此,决定放弃美国交流学者的身份,改为定居美国。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尽管刚开始十分艰苦,但是看见女儿的进步,倪海叶父母甘之如饴。付出终有回报,1990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南伯格国家大提琴比赛中,18岁的倪海叶一举夺魁,她还是这个比赛成立七十余年来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中国人,同时也是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两年后,倪海叶考上了茱莉亚学院,在那里继续攻读研究生。接下来的十余年间,倪海叶又接连斩获了多项大提琴的重要奖项,比如:1996年在芬兰举办的帕罗国际大提琴比赛的第一名;1997年,巴黎罗斯特罗波维奇国际大提琴比赛的第二名等。她后来又拜大提琴教育家威廉姆·普里兹为师,而这位普里兹教授正是著名的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的老师,因此倪海叶也可算是杜普蕾的同门师妹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1994年,倪海叶在俄罗斯举行的柴科夫斯基大赛上脱颖而出,获得了最佳表演奖。1996年,她又获得了帕罗国际大提琴比赛的第一名。国际音乐评论界和媒体对倪海叶演奏的评论是“她的琴声带来的是心灵上的表现”,是“超级聚焦的乐声”!同年,倪海叶出版了自己的唱片,其中收录了舒曼的《幻想曲三首》、贝多芬根据莫扎特歌剧《魔笛》主题所写的变奏曲、舒伯特的《阿佩乔尼奏鸣曲》、门德尔松的《大提琴奏鸣曲》以及波佩尔的《精灵之舞》。

在倪海叶的音乐道路上,说到高光时刻,恐怕要数她代替大提琴家马友友到全美14个城市巡回演出美籍华裔作曲家盛宗亮的大提琴协奏曲《两首诗》。盛宗亮来自上海,在纽约师从伯恩斯坦学指挥,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周文中学作曲。1997年,马友友为了把有中国元素的音乐介绍给美国听众,决定与盛宗亮合作演出他的作品。由于马友友演出任务繁忙,不能完成全部的巡演,他在完成了首场演出后便推荐了倪海叶代替他继续到全美14座城市演出。当时这部作品在音乐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倪海叶不仅在向西方听众介绍中国音乐方面作了贡献,也为她增加了不小的知名度。倪海叶的演出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好评,马友友也高兴地说:“这个姑娘是带着精神、探索和个人的力量在演奏!”



纽约到费城,展翅翱翔



1999年,倪海叶面临一个新选择:是单打独斗,成为一个职业独奏家,还是团队合作,进乐团?倪海叶最终选择了进入乐团。乐团考试是残酷的,一个职位经常引来上百位面试者“群雄逐鹿”。倪海叶曾在纽约爱乐乐团与费城交响乐团履职,我觉得她一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团能手”。当问到她这方面的经验时,倪海叶轻松地回答:“我只考过两次乐团——一次是纽约爱乐,另一次就是费交。”在应考时,不管曾经的履历有多么丰富,第一轮面试就是拉帘演奏,不会因为应聘者的履历而有所区别,主要看的就是现场发挥。第二轮面试隔开了一周,那时候的倪海叶心里十分庆幸:“哦!我还有一周可以练琴。”在准备面试期间,她会经常拉给老师听,不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最终在原曲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风格。两轮面试后,倪海叶顺利进入到纽约爱乐乐团的实习期,成为大提琴副首席。刚刚进入纽约爱乐乐团的倪海叶,独奏演出还比较多,和乐团的磨合比较少,于是乐团决定将其原本一年半的试用期延长至两年,对此倪海叶表示:还是有些压力的,你需要面对乐团成员的目光。


进入乐团后,除了日常的练琴和排练外,倪海叶还需要完成给大提琴声部标弓法、分声部等工作。面对这些与艺术相关的繁琐事务,她处之泰然,“这只是一份工作嘛。”她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可以在当时拥有这么一份工作。从1999年到2006年,倪海叶在纽约爱乐乐团度过了7年,数次登上卡内基音厅。这7年的时间,丰满了她的羽翼,也让她更加自信。


7年后,费城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退休了,倪海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决定尝试她人生中第二次乐团面试。倪海叶和费城交响乐团的缘分可追溯到30年前,那时候费城交响乐团来华访问,倪海叶的母亲陆筱芳作为大提琴演奏家,参与了舞剧《白毛女》的演出。倪海叶的父亲来观看妻子演出,还与费交的团员们热切交流。谁也没想到,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倪海叶,最终会成为这个乐团的大提琴首席。


成为首席后,倪海叶还收到了众多来自纽约爱乐乐团前同事的祝贺信。在提到两个乐团带给倪海叶的感受时,她说:“纽约爱乐乐团每个人的个性更加鲜明一些,而费城交响乐团则更注重集体所呈现的音乐。”费城的生活虽然不似纽约那么绚丽多彩,比较循规蹈矩,但是由此也让倪海叶多了一些练琴的时间。现在,倪海叶仍然坚持每天练琴。不似小时候那般,认为练琴枯燥乏味,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如今倪海叶已经将大提琴作为自己的朋友。在与“它”的交流中,总可以获得一种平静。倪海叶在乐团中经常会向同事们普及中国的文化,乐团来中国演出时,她也会尽地主之谊,带同事们到处逛逛,和他们尝试用简单的中文进行沟通。


如今的倪海叶,除了活跃在纽约、伦敦、维也纳等国际大都市的舞台上,还经常回到上海演出,并且定期前往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大师课,这位“大师姐”也成为了众多学子心目中的偶像。谈及大师课,倪海叶说,教学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她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同样是琴童出身,倪海叶深知练琴的枯燥,所以哪怕是在基本功训练中,她都会尽量给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小乐曲,为无聊的练琴增加一些乐趣。


此次回国进行独奏巡演,倪海叶十分开心。与乐团工作必须严格服从指挥不同,独奏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谈及此,她脸上神采飞扬:“我想怎么拉就怎么拉。”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更多地来自她的内心。


在交谈中,倪海叶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似乎一直平稳顺遂,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奇遇,或许这也造就了她从容和平淡的性格。但其实,她在纽约爱乐乐团和费城交响乐团的成就,激励了许多亚洲乐手前往欧美乐团同“当地人”竞争。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来自于她曾走过的“平稳”的路。倪海叶平和从容,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内核稳定”、不乐于追名逐利的人,这恰恰也为她追求最纯粹的音乐提供了一片宁静的内心世界,让她可以有此成就。


艺术家在生活中似乎不应该循规蹈矩,但艺术家的培养却需要一步一步来。音乐家怀有平和踏实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就充满匠心的艺术。这是我在倪海叶身上感悟到的人生与艺术的奇妙关联。


- THE END - 

↓ 点击图片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欢迎扫码管理员微信
↓ 加入音乐周报乐迷群 


 热门文章精选 


《音乐周报》2024.6.12目录


中国需要更多“贵阳交响乐团”


“中华戏歌创演计划”戏歌作品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


失传半个世纪,徐悲鸿之女、钢琴家徐芳芳发现并首演江文也的《徐悲鸿的彩墨画》


视唱练耳教学呈现新变化新趋势


他是作曲界的“服务楷模” | 人物


“水团”究竟该如何定义?| 争鸣


这支乐团成为中国新生代乐团中的现象级存在


Q:想订阅《音乐周报》?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乐周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